[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二一四站 : 新北市永和區保福宮 (新廟)

[永和保福宮介紹] (資料來源: 保福宮廟內沿革)
        保福宮草建於清道光年間,主祀保生大帝,乃分靈於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至今已逾一百九十餘年。乾隆初先民即沿溪進入大力墾拓龜崙蘭溪州一帶,其位台北盆地東南隅,新店溪半圓河曲內灣之地,即今永和曲西北偏低之處。斯地雖較為低窪,遇雨氾濫,然斯土肥沃,水源便利,居民聚居,漸而成莊,緣於莊民多屬泉州同安,依俗崇祀保生大帝。每年例祭往返祖地,盛夏雨曝,暴雨時至,舟渡不便,頗為辛苦。眾議迎請大帝香火,茅茨為厝,虔誠以祀。此即輪寮腳之初址也。自崇祀以來朝夕禮敬,神恩庇護,眾信咸多稱頌。然其地既低,每遇洪澇肆虐,廟基不固,神人難安。同治末信士林光成、孫進、許九等共議遷建,乃有信民曾萬成獻地近五百坪,即卜擇利向,營建『公厝』,落成於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此即本宮之現址也。
    日治時期異族統治,乃因文化差異,北市大廟常被徵作他用,本宮則位處偏遠反能倖免。平日既倡揚大帝仁慈之教,為莊民信仰之所仰,值此時期,傳承漢民文化,弘揚保生精神尤是本宮使命。明治四十四年(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風颱為禍,公厝傾圯,當時物力維艱,一時之間無法整修,直到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 始由林火盛、陳坤源等鳩資倡建,此為第三次重建。凡宮廟三間,規模初具,香火亦漸興旺。世事難測,詎料日本竟於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七日偷襲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戰爭。為保護聖像,祖廟保安宮二祖亦移駕本宮駐蹕。戰末,日徽,本地區屢遭美方軍機大肆掃射、轟炸,居民惶恐之餘求助於守護神 -- 保生大帝。真靈,溪州地區果然無任一民眾傷亡,大帝神威全莊信服,大帝靈聖全莊讚頌。而戰後療傷止痛,家園重建,大帝自然是不二之心靈導師,保福宮從而成為溪州人最樂於聚首的之福地也。時至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政經局勢亦漸穩固,信士林塗、洪寶樹等有鑒於宮牆失修,廟貌不整,乃發動整修內外,增建康樂臺等。並因應形勢變化利於管理,即組織管理委員會,公推林塗為主任委員,職司管理之任,本宮廟務得以正常發展。
    台北盆地以首都所在北市為首善之區,本區既為相鄰之衛星鄉鎮,公共建設自蒙其利,而而台北地區整體防洪一期計畫,永和堤防工程亦於民國五十一年初步完成。水患既除,加以交通便利,本地及外來人口日增,本宮善信亦隨之有所成長,香火愈加旺盛。此時廟內廟外頓感促迫,不敷所需,管理委員會建議改建,即另設置重建委員會,由陳熙烈發起,林萬居擔任主委,執行重建事務,地方人士均共襄盛舉。自民國五十六年拆除舊廟,六十年完成新宮,前後四年,規制大備,凡面寬五八一O坪,重建之利基於是焉定。
    本宮既為永和最大廟宇,亦為地方信仰之中心,自有其指標性,然四十餘年於玆廟貌已舊亟待更新,地方民眾於民國九十八年倡議改建,主要林阿在即依往例另組重建委員會。隨於民國九十九年拆舊一百年興工,預定工期四年,一O四年隆重落成,即為第五次重建也。前既募捐購地擴大廟庭,此次始能一新其制,凡面寬四十米、七間、開五門、深三落四十八米。其第一落三川殿,高十六米,第二落即為主殿,高二十三米;第三落則為凌霄寶殿,高達三十四米,約十一層樓。即採逐落高昇之建築樣式,意寓『步步高升』之願也。

[保福宮照片]











[廟宇資料]
    廟宇名稱:永和保福宮
    廟宇地址:新北市永和區仁愛路202巷9弄2號 @25.012884,121.508761
    參拜時間:2016/08/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