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台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寺廟是由主奉佛教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醫神保生大帝的與「興濟宮」所組成,雖分屬佛門、道教,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關係密切,同屬一組織管理。現稱「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明鄭永曆三十二年(1678年),軍民在臺灣府城的尖山南坡建「觀音宮」,供奉觀音菩薩。康熙時重修擴建之後,因拜亭採用了抱廈的形式而改名「觀音亭」,後來又因要與小東門的觀音亭區分,而習稱「大觀音亭」。隔年(1679年),來自泉州同安鄭軍將士又在「大觀音亭」旁建今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大道公),當時稱為「大道公廟」,後因為與良皇宮分別,稱「頂大道公廟」,良皇宮則稱「下大道公廟」。兩者均為明鄭時期規模最大的觀音廟與大道公廟。
而在入清之後,由於總鎮衙署與所轄三營分別建在尖山北坡與覆鼎金(今署立臺南醫院)之間,都在兩廟附近,所以有不少官兵前來祈求平安。大觀音亭方面,主要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嘉慶二十年(1815年)、道光十年(1830年)與同治十年(1871年)整修過,至於興濟宮,則主要在嘉慶二年(1797年)與道光十一年(1831年)與同治十年(1871年)整修過。而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之後,因所謂的開山撫番導致官兵多染上瘴癘,所以兩廟的香火日益興盛,成為府城裡同類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廟[3]。
而進入臺灣日治時期之後,兩廟曾於昭和二年(1927年)一起重修,然而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受創,遂於戰後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重修。民國時期兩廟在民國五十、六十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重修過幾次,而最近一次則是在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
[興濟宮照片]
廟宇名稱:台南興濟宮
廟宇地址:臺南市北區成功路八六號 @22.998427,120.206169
參拜時間:2013/02/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