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三十一站 : 嘉義縣新港鄉大興宮

[大興宮介紹]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笨港地區保生大帝信仰的傳入,據傳開始於顏思齊立寨開拓笨港時。思齊乃福建省漳州海澄縣青礁村人,因此隨他來臺的漳州鄉親眾多,其中一位來自青礁吳厝溪某吳姓鄉親,從老家青礁慈濟宮恭請大帝金身,隨其渡臺,安奉自宅,朝夕膜拜,祈求庇佑。後因神靈顯赫,乃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笨港南街紳商鄉民,全力鳩資興建宮廟,並沿襲青礁祖廟之宮號:曰:「笨港慈濟宮」,街民則俗稱「保生大帝廟」或「大道公廟」。清嘉慶四年(1799年),笨港南街被洪水沖毀,宮廟改遷,重建於麻園寮今址,至清嘉慶九年(1804年)新廟落成,宮號由王得祿取名,稱「大興宮」,並捐獻神桌乙張,以表敬意。歷經三十六年,大興宮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再度大修,此次重修,未留下任何可資覆按稽考的史料。清咸豐八年(1858年)三度重修。此次重修,留下一「咸豐捌年臘月吉置」,不知何人捐立的「帝德化生」匾,與「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碑」。嗣後,直至日治之前,修建情形不可得知。今廟中只存有一「光緒乙酉年(十一年,1885年)孟春月(正月)吉旦」、「代理嘉義縣知縣李時英敬酬的「保我赤子」匾,與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孟夏(四月)署笨港分具事楊錫霖敬獻的「恩周道濟」匾。日治初期,日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十一月,嘉義廳大地震。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三月,嘉義、斗六間又大地震,歷時四、五日之久,家屋倒壞六千七百多處,壓斃千餘人,傷一千九百人。兩次大地震,大興宮受損甚巨,整座拜亭歪斜。遂在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倡導下,發動地方大戶殷商,以及眾善信捐資重修,成今日形制。這次重修,倡導者為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督造者為林添有、何銘錐,於日明治四十年(1907年)端月(正月)落成,刻有一捐輸名單的木匾以資紀念徵信。匾中眾善信之捐款合計五百零七日圓,均是小額捐款,可見地震之嚴重,物力維艱,元氣未復;同理,地方艱困,眾人亦願慷慨解囊,亦可知眾信的篤誠。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屢有修繕粉刷,如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內部整修,地面舖設地磚,重漆神桌、匾額、天公爐及神像,另添製諸神神衣等。該廟也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經內政部評定為第三級古蹟,為新港鄉增一輝煌,添一盛事。



[大興宮照片]













[大興宮位置]
 
[廟宇資料]
    廟宇名稱:新港大興宮
    廟宇地址: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23.557396,120.346553
    參拜時間:2013/02/0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