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六站 : 宜蘭縣礁溪三興宮

[三興宮介紹] (資料來源: 廟內沿革石碑)
        三興宮奉祀保生大帝,係先民於清朝中葉乾隆、嘉慶年間從大陸福建渡台拓墾時期即奉祀之守護神。當時醫藥不甚發達,四境村民遇有疑難病痛,皆至本宮神前問卜決疑,神跡靈異信眾絡繹於途,乃是斯時人民之信仰中心。當時即有擴建廟宇之議,然因農業社會四境人民生活不甚富裕,談何容易。致延宕下來始於民國七十九年歲次庚午年著手集資肇造,重建經費短缺,幸蒙十方善信踴躍捐獻。歷時四年鳩工不懈,終得建成今日蘶峩之五門廟貌,乃於民國八十三年歲次甲戍年十月恭請    保生大帝登殿晉座。



[三興宮照片]










廟宇名稱:宜蘭三興宮
廟宇地址: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三興巷四弄三號 @24.787319,121.756464
參拜時間:2013/02/26

[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五站 : 宜蘭縣新生帝王廟

[新生帝王廟介紹] (資料來源: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
        初期建廟於民國前五年,由各界及信士大德籌資。於民國三十年重建,供奉保生大帝,由於民初當時有女生發生瘟疫,地方人士請來古公三王坐鎮廟內,平息地方瘟疫至今地方各界感謝神恩,每逢神明千秋日也都舉行盛大祭典。


[新生帝王廟介紹照片]









廟宇名稱:宜蘭新生帝王廟
廟宇地址:宜蘭縣宜蘭市北津路三一之五號 @24.768655,121.754624
參拜時間:2013/02/26

[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四站 : 宜蘭縣阿蘭城廣濟宮

[阿蘭城廣濟宮介紹] (資料來源: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
        傳說清嘉慶4年(1799),黃阿蘭公親自背著保生大帝(大道公)神像,來到阿蘭城開墾而開始供奉,至今已有210年的歷史。早期的廟宇為土造,名為「保生大帝廟」,後因為颱風損壞而改為磚造,民國66年加以重建為現今廟貌,並更名為「廣濟宮」。

        位於阿蘭城的廣濟宮,其主神安奉是掌管醫藥的保生大帝,早年醫藥、衛生較缺乏,村民大多經扶鑾起駕、問卜而得藥籤治病。廣濟宮是阿蘭城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任何大小會議都在這裡舉行,是社區重要活動空間。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大道公)的誕辰,居民為感謝大道公的護祐,都會舉行廟慶,有野台戲演出、大拜拜、過火等儀式且挨家挨戶均備有流水席(現今為響應政府節儉美德已不再大肆請客),以及盛況空前的繞境活動。


[阿蘭城廣濟宮]












廟宇名稱:宜蘭阿蘭城廣濟宮
廟宇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同樂村蘭城路三七號 @24.769298,121.730028
參拜時間:2013/02/26

[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三站 : 宜蘭縣尾塹保安宮

[尾塹保安宮介紹] (資料來源: 廟內沿革石碑)
        尾塹保安宮,原廟建於清末年間,供奉主神保生大帝吳真人,由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分靈而來,當時蘭陽地區尚未開發,且多雨高濕,被稱為瘴癘之地,三星尾塹地區亦無例外。但自尾塹建廟之後,疫癘消除,合境平安,確是保生大帝威靈所使然,於是民間信仰之忱,皆發自至誠至敬者也。

        清末建廟之初,地方居民甚寥,募資不易,且多數建材皆來自大陸福建,更感到購料困難,故以地方商定就地取材,簡陋興建,經常多年颱風地震之侵襲,原廟終於日據時代倒塌下來。當時社會經濟蕭條,人民生活極度困苦,加以日本政府對宗教之歧視,因此一時無法集資復建,以致宮內主神率眾神每年皆隨爐主移居民間廳堂,這種寄人籬下之日子,可謂是本宮神尊生活最低落之時期矣。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一切回歸祖國懷抱,宗教亦開始復興,建廟之議油然而生,於是地方善男信女商議結果,決定復建本宮,大家同心協力,共同奮鬥新廟終於在民國三十八年復建完成,神人皆歡,並經地方信士組織管理委員會經營之下,廟務大進,香火鼎盛。

     

[尾塹保安宮照片]













廟宇名稱:宜蘭尾塹保安宮
廟宇地址:宜蘭縣三星鄉尾塹村尾塹路二七號 @24.698825,121.743399
參拜時間:2013/02/26

[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二站 : 宜蘭縣清洲鎮安宮

[清洲鎮安宮照片]













廟宇名稱:宜蘭清洲鎮安宮
廟宇地址:宜蘭縣三星鄉尾塹村清洲路三八之一號 @24.702434,121.74613
參拜時間:2013/02/26

[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一站 : 宜蘭縣補城建進宮

[補城建進宮介紹] (資料來源: 廟內沿革石碑)
        原史由來俞家祖宗所朝拜奉敬保生大帝于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雕粧金身開光點眼,恭奉於補城村二十一號俞大德阿埤住宅廳堂,自此保生大帝神威顯赫,扶佑庶民解厄醫症,遠近皆聞信士『俞其生、俞炳皇』等感念神恩浩蕩,則發善緣組成建廟委員會,共推薦選出俞其生先生為主任委員,民國六十五年農曆二月破土開工,眾善男信女熱心踴躍捐獻,當時本村蕭金泉先生發願奉雕刻古公三王,於二結村王公廟分聖,於民國六十五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八日,保生大帝古公三王,入廟登聖殿,建廟工程陸續進行興工,於民國六十六年全部完成,至今廟貌壯觀,環境幽美,建進宮。


[補城建進宮照片]












廟宇名稱:宜蘭補城建進宮
廟宇地址:宜蘭縣冬山鄉補城村建進二路二七號 @24.643485,121.802287
參拜時間:2013/02/26

[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七十站 : 台南市北區興濟宮

[興濟宮介紹]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台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寺廟是由主奉佛教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醫神保生大帝的與「興濟宮」所組成,雖分屬佛門、道教,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關係密切,同屬一組織管理。現稱「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明鄭永曆三十二年(1678年),軍民在臺灣府城的尖山南坡建「觀音宮」,供奉觀音菩薩。康熙時重修擴建之後,因拜亭採用了抱廈的形式而改名「觀音亭」,後來又因要與小東門的觀音亭區分,而習稱「大觀音亭」。隔年(1679年),來自泉州同安鄭軍將士又在「大觀音亭」旁建今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大道公),當時稱為「大道公廟」,後因為與良皇宮分別,稱「頂大道公廟」,良皇宮則稱「下大道公廟」。兩者均為明鄭時期規模最大的觀音廟與大道公廟。

而在入清之後,由於總鎮衙署與所轄三營分別建在尖山北坡與覆鼎金(今署立臺南醫院)之間,都在兩廟附近,所以有不少官兵前來祈求平安。大觀音亭方面,主要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嘉慶二十年(1815年)、道光十年(1830年)與同治十年(1871年)整修過,至於興濟宮,則主要在嘉慶二年(1797年)與道光十一年(1831年)與同治十年(1871年)整修過。而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之後,因所謂的開山撫番導致官兵多染上瘴癘,所以兩廟的香火日益興盛,成為府城裡同類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廟[3]。

而進入臺灣日治時期之後,兩廟曾於昭和二年(1927年)一起重修,然而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受創,遂於戰後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重修。民國時期兩廟在民國五十、六十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重修過幾次,而最近一次則是在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



[興濟宮照片]
















































廟宇名稱:台南興濟宮
廟宇地址:臺南市北區成功路八六號 @22.998427,120.206169
參拜時間:20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