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一七五站 : 臺南市仁德區山頭社澤清宮

[臺南市仁德區山頭社澤清宮介紹] (資料來源: 廟方臉書網站)
        澤清宮創建於公元一七一二年(康熙五十一年),主祀保生大帝,因顯聖救駕濟世而受歷代皇帝敇封,其護國祐民,威靈顯赫於四方。明鄭時期,陳姓祖先由今廈門市集美區灌口區深青里澤深宮,恭迎保生大帝軟身神像渡海來台,奉祀於府城南郊文賢里一圖山頭社(又名許丹坑)陳宅,一七O五年到一七一一年(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年),台灣南部接連飢荒,一七一一年九月十一日又逢大地震,損傷慘重,人民無以為生,山頭社居民乃於一七一二年(康熙五十一年),倡議醵金建廟,擇於今八十六號東西向快速公路與鳳三娘廟陸橋交叉處西邊,以坐西向東方位建廟,奉祀保生大帝,以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廟既竣工,名為【大道公廟】。其後歷有修葺,為文獻史料不足,無從稽考。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文賢里三爺宮轄境流行癘疾,三爺宮信徒恭迎本廟開基軟身保生大帝前往供奉,瘟疫始告滅絕,至今該神像仍供奉於三爺宮後殿,庇佑境內平安。一八二O年間(道光初期),山頭社居民由南鯤鯓代天府,恭迎池府千歲回本廟供奉,日本統治台灣後,大甲庄日漸繁榮,生活機能改善,一九一五年(大正四年),山頭社居民為了生活方便,謝、許、邵、李、辛、陳、盧等七姓信徒,相繼遷居大甲庄,至一九一八年(大正七年)全部遷離,導致山頭社廢庄。翌年初,上述七姓信徒為挽狂瀾,殿宇得以保全,香煙永續綿延,仍商議鳩資在永寧庄大甲三九七號,今行大街三四一巷二六號西側,改以坐北朝南方位重建,翌年十月竣工安座慶成。管理人先後為謝成和謝坤。本廟原有廟產約十一甲,出租作為本廟各項經費,一九四六年(民國三十五年),由管理人謝坤倡議將十一甲廟產分成十二分給上述七姓信徒耕種,各姓持分不一,分別為謝姓五份、許姓二分、邵、李、辛、陳、盧等五姓各一份,從此本廟開支由這七姓信徒負擔,一九七一年(民國六十年),本廟歷經五十二年未修復,樑柱腐蝕,破舊不堪,由管理人李進財發起重建,許金水、辛萬能擔任籌備委員,許旺興捐獻廟地,在由七姓弟子十戶,每戶捐新台幣壹萬參仟元,並有境外信眾捐獻,同年六月以坐北朝南方位動土重建,歷經一年,於翌年五月竣工,將原大道公廟更名為【澤清宮】,同時舉行三朝祈安慶成醮,各地信眾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盛況空前。二OO四年(民國九十三年),本廟歷經三十二年失修,鑒於格局狹窄,殿堂剝裂,丹護失色,經保生大帝聖靈旨諭於原地重建,由本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謝志興兼任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籌備重建工作。同年九月二十六日鳩工整平,由高雄謝金城建築師設計監造,翌年元月十六日動工興建。此次重建工程設計之謹嚴,範疇之深廣,取材之精審,經費之龐鉅,均俱屬空前。在保生大帝的庇佑下,經諸位委員熱心捐募與境內外信眾大德的捐助,歷經四年半,於二OO九年(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二日竣工,並舉行安座大典,總工程費約新台幣肆仟伍佰萬元。二O一一年(民國一OO年)十月舉行五朝祈安慶成醮。本宮新雕鎮殿保生大帝神像,於二OO九年六月十八日開光。二O一O年九月三日由本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率領部分委員及信徒,將新雕保生大帝軟身神像前往廈門澤深宮開光,並迎回三十六元帥旗令,於同年九月四日安座奉祀,新建澤清宮為重擔歇山式建築,層次分明,殿前寬敝,擔下額枋雕刻富麗,柱上雕有遊龍,造型細緻。殿頂剪粘雕飾、人物、鳥獸、花卉多采多姿,栩栩如生,生動引人。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門扉、藻井、木雕、斗栱、彩繪、石雕等,呈現莊重秀麗的視覺美感,具有台灣古建築之藝術特色,新建廟堂告竣後,香煙鼎盛,在保生大帝恩德永麻下,善信義舉之風廣被民間,乃碑記沿革,以垂用誌。


[臺南市仁德區山頭社澤清宮照片]












廟宇名稱:臺南市仁德區山頭社澤清宮
廟宇地址:
臺南市仁德區二行村中正西路三六O巷六O號 @22.918961,120.217454     
參拜時間:2014/06/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