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參拜巡禮] 第一百站 :福建漳州龍海市白礁慈濟宮

[白礁慈濟宮介紹] (資料來源: 互動百科)
        白礁慈濟宮位於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是奉祀閩台醫神保生大帝的祖宮。自 南宋紹興二十年 (1150)肇建以來,白礁慈濟宮便以其宏敞巍峨的皇宮式建築規​​模、古色古香的藝術格調,以及常年旺盛的香火供奉,被譽稱為閩南“故宮”。今天的白礁慈濟宮為一座五門三進皇宮式建築。殿宇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兩邊為文武朝房,共開五門。正中大門上邊,高懸“慈濟祖宮”橫匾,筆勢雄渾有力,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神韻之作。殿前走廊立有數根方形石柱,石柱上鐫刻兩幅亦文亦畫的竹葉聯,立意新穎且惟妙惟肖,其聯曰:“慈心施妙法,濟眾益良方”;“保我德無量,生民澤利長”。前殿二樓,中間闢為會議室,兩邊各懸掛有巨鐘及巨鼓,鐘鼓形制古樸,叩之鏘然有聲。中殿與前殿之間有天井隔開,一來出於採光的考慮,二來也可增加宮廟的景趣。天井中有一眼水井,這是當年慈濟宮擴建時,保生大帝湧泉以飲病者的遺跡。天井正中還立著一隻手握印鑑、頗顯匠心的石獅,稱為“國母獅”。據說當年保生大帝化做道士,入宮醫愈文皇后的乳疾後,文皇后感念神恩,特命能工巧匠雕塑一隻握有保生大帝印章的石獅,派人由京城專程送至白礁慈濟宮。在石獅與正殿之間,是一塊四方形的獻台,台椽四周鏤有生動活潑的“飛天仙女”、“獅子戲球”浮雕。獻台是各地同祀宮廟到祖宮進香時,奉獻各種祭品的場所。步入中殿,兩邊丹墀,俱用光石鋪成,既端莊大方,又顯得明亮可鑑。中殿頂蓋為蜘蛛結網式的木拱結構,不僅美觀精緻,而且有著獨到的防震功能。在漳州、 泉州灣外海以及東山島的地震中,慈濟宮的正殿均因殿頂的蜘蛛藻井結構而安然無恙,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史的一個奇蹟。正殿保生大帝神像前祭桌的正中擺放著一個銅質香爐,這是保生大帝生前採藥煉丹用過的香爐,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慈濟宮的後殿與山石相連,右側兀立著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雕有一筆力蒼猷的“壽”字。後殿外面,現已闢為—環境幽雅、景色宜人的花園,前來進香、觀光的人們可以在此小憩。慈濟宮的外圍,據說在宋時曾築有一條周長三里的石城,東、南、西、北向各開—城門。今天石城雖已不見,但細細尋覓之下,仍可隱約發現舊時的城基。在慈濟宮門前,還立著一塊文字剝蝕、漶漫不清的碑記,只有碑頭的“礁城記”三字仍約略可辨。白礁民間還流傳著“有了皇宮帝殿,自有皇城”的耳熟能詳的說法。這些都說明當時慈濟宮周圍確實有過石城。傳說清順治間, 鄭成功於海澄一帶率軍抵抗清軍南下,為修戰壘,特意派軍隊到白礁,把石城拆回去增築海澄。據說鄭成功曾在保生大帝像前許誓,一旦驅逐清虜,便回來給慈濟宮補築石城。誰知鄭成功東渡台灣後,戰事不利,未能實現宏願,慈濟宮外的石城也就一直沒有再築起來。白礁慈濟宮正殿中主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神像光彩奕奕,頭戴金冠,身披龍袍,腳蹬龍履,蓄有短鬚,兩眼炯炯有神地直視前方。保生大帝兩邊陪祀東、西聖侯,東、西聖侯即宋高宗在紹興二十年(1150)敕廟白礁時,奉命入閩監督施工的官員。正殿兩側則配祀鄧天君、連聖者、劉海王、孔舍人等三十六神將。這些神像姿態各異,有的手執鐵斧,有的嗤牙咧嘴,有的道貌岸然,皆為雕刻者匠心獨運的作品。後殿奉祀聖父吳通協成元君與聖母黃氏玉華大仙,聖父母像前的一尊神像,據民間信徒認為,是保生大帝的兄弟。聖父母龕前的供桌上,從左到右排列著八尊小神像,依次為《封神榜》故事中的雷震子、托塔李天王、哪吒等。聖父母神龕左邊,祀有千手觀音、善才、龍女與韋陀等神像。再靠左些的神龕,合祀有王公、大媽婆與大使哥。聖父母的右邊,奉祀專管小孩的註生娘娘。再右邊是與山體連接的“壽”字大石。此外,後殿左壁下​​還祀有白礁王姓的祖神開閩王王審知,右壁下陪祀護國公。據說護國公專管牲畜,欲求六畜興旺的信徒往往到此神前祭拜。

[白礁慈濟宮 - 保生三大帝]
        保生大帝生前名叫吳夲,曾到過閩南地區一帶醫治瘟疫,在白礁留有一口煉丹所用的井,淳樸的村民們在他死後,依然相信,閩南地區一帶的妖魔鬼怪都被他收關在這口井裡。因此建“龍湫庵”時,就把他的金身置於井蓋之上,以示世世代代都鎮住這些妖魔鬼怪,讓它們不會再出來興風作浪,為非作歹。金身不能離開,一旦離開,這些妖魔鬼怪就會跑出來禍害人間。但泉州府和漳州府兩地的百姓都盼望保生大帝能到村里面去巡視,繼續驅逐剩餘的妖魔鬼怪,保佑平安健康、風調雨順的日子。

        為解決保生大帝必須出巡與不能離開廟宇這一現實矛盾,白礁慈濟祖宮廟公請人雕刻出和保生大帝一模一樣的兩個符身,分別稱為二大帝和三大帝,一大帝就是正身,留守廟宇。二大帝主要出巡泉州府,三大帝出巡漳州府,不出巡時都平列在廟裡接受供奉。這些事都是發生在南宋時期,這位當朝皇帝賜封的保生大帝出巡時,所到之處無不歡呼雀躍,夾道歡迎,家家戶戶像過節一樣的,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信仰影響力。


        在白礁與青礁至今流傳著一個保生大帝救忠臣的美麗故事。南宋時期,與白礁相鄰的青礁村院前社,出了一位當朝的吏部尚書顏師魯,他為振興家鄉教育事業,培育更多的人才,創辦院前書塾,供養一批秀才學子在此傳播文化。然而朝廷政敵向宋高宗密奏:顏師魯養學子是為了謀反,這批學子是日後重建朝政的儲備人才。皇帝派欽差大臣赴閩實地調查。顏師魯將會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院前書塾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有一個秀才想出良策,就是向鄰村的白礁慈濟祖宮求救,連夜把保生大帝請回來供奉,將院前書塾改建保生大帝廟宇。白礁慈濟祖宮廟公明白,吏部尚書顏師魯是一位為民辦實事的清正忠臣,不能就這樣被奸人所誣陷,於是就同意讓他們請三大帝回院前書塾。欽差大臣看到非但是書塾,而是虔誠的保生大帝信徒們活動場所,他還前往白礁慈濟祖宮朝拜。宋高宗永記吳夲治先祖乳疾之恩,聽到顏師魯建廟宇追思祖先恩人,是大忠臣,非但不責怪,反而龍心大悅,將顏師魯由二品大臣升至一品大臣。

        顏師魯和族人為永謝保生大帝的大恩大德,就懇求白礁慈濟祖宮廟公把三大帝留在院前村供奉,並進一步興建廟宇。院前社只是青礁村的一個自然村,於是經過數個朝代,院前保生大帝廟改名為青礁東宮廟。

        在宋朝期間,保生一大帝和二大帝一起供奉在白礁慈濟祖宮,三大帝則供在一村之隔的青礁東宮。一直到了明朝,二大帝又從白礁到了台灣。明永曆十五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閩南沿海渡海收復台灣,由於一大帝必須留在廟裡,不能出巡,三大帝已被供於青礁東宮,白礁慈濟祖宮決定讓二大帝坐著指揮船保護神隨​​軍東渡,於農曆三月十一日在台灣台南學甲鎮頭前寮將軍溪安全登陸。部分忠貞軍在此定居,並建“學甲慈濟祖宮”奉祝保生大帝神像,為了讓後世“不忘白礁鄉”,學甲慈濟祖宮前面還特意地建造了一座白礁亭。




[白礁慈濟宮照片]













































廟宇名稱:福建漳州龍海市白礁慈濟宮
廟宇地址: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 @24.479769,117.947520
參拜時間:2013/04/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